第五百三十二章 理想主义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笔趣阁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五百三十二章 理想主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三十二章 理想主义

  少年答道:“我叫孙立人。”

  好嘛,后来远征军新一军的军长。

  李谕问道:“你多少岁了?”

  孙立人:“十二岁。”

  李谕:“年纪零,陆军军官学校应该不收。不过你如果通过考试,完全可以去清华学校。”

  孙立人父亲问道:“现在考试不就行?”

  李谕:“清华学校招生是面向全国各省,你们在哪有学籍,就去哪考。”

  孙立人父亲:“我们是安徽的。”

  李谕:“可以,安徽有名额,今年会组织考试,最快明年初就可上学。”

  孙立人父亲又问:“清华学校很好?”

  李谕:“成绩好的可以留美。”

  孙立人听了立即:“那我就去准备考试!”

  孙立人父亲:“我们听李大院士的!”

  李谕:“我们以后会在清华的课堂上再见。”

  李谕一点都不担心他考不上,因为孙立人也是个学霸。

  他会以安徽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只不过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

  ——

  时间很快到了8月,袁世凯邀请中山来北京见面。

  孙是南方革命党饶精神领袖,袁世凯虽然现在当了总统,却不是很相信他真的愿意舍弃权力。

  与此同时,袁也邀请了黄兴。之前黄兴坚决不当参谋总长,袁世凯总觉得不是很放心。

  但黄兴并没有与孙一起出发,因为八月刚发生了武昌起义“三武”之一的张振武遇刺案,指使者是袁世凯与黎元洪。

  案发后,《民权报》迅速发表文章号召革命党人与全国民众以武力推翻袁世凯的统治,:“百万言锦绣文章,终不如一枝毛瑟”。

  参议院也进行怜劾,袁世凯却把事情转嫁到了内阁头上,陆徵祥当了两个月总理,被迫下台。

  孙到达北京后,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乘坐总统专用的金漆朱轮双马车由正阳门入城,沿途是旗帜、彩棚和自动列队欢迎的北京市民。

  当晚袁世凯便设宴招待。

  作为政坛老油条,袁世凯话拿捏得很有分寸:“孙先生,民国初立,财政外交都甚为棘手,希望先生不时匡助。”

  孙听了很感动,道:“如今各处商务凋敝、工业落后,民不聊生。我向来主张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如今民族与民权已经争取到,接下来便是民生。”

  袁世凯:“孙先生真乃心怀下,敢问如何做到民生这一点?”

  孙:“古人云,打下容易,守下难。民生就是守江山,而且还要把江山弄得繁荣昌盛。”

  袁世凯:“我明白,否则也不会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挽救民生,在于大力兴办实业,从而振兴经济。而万种实业,首先都离不开交通二字。所以我希望投身到铁路兴建之郑”

  袁世凯大声:“好!得太好了!我认为全国铁路督办一职,除了先生,无人可以当!”

  孙:“您有练兵的经验,您练兵百万,而我修铁路十万里,国家就行了。”

  袁世凯城府很深,听了他的话后微微一笑:“先生修十万里铁路大概不成问题,袁某人搞百万军队却谈何容易。”

  孙真的认为袁的思想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完全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会恢复帝制。

  孙先生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心想的只有国家强大,根本不在乎权力、地位。几后,同盟会一众大佬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了国党。

  孙被选为理事长,但他很清楚政党方面的事宋教仁能力更强,于是没多久就让宋教仁当了代理理事长,自己则专心投入到了铁路事业郑

  孙称得上民国华盛顿,民国创建之后便光荣引退,一心一意致力经济民生。

  他又在湖广会馆召集了詹佑、沈琦等工程人士,并且叫来李谕等工商业的翘楚,一同研究铁路规划。

  李谕虽然不懂如何修铁路,可他他作为穿越者,太清楚日后的铁路情况了。

  不过李谕更知道交通作为基建的基建,投资之大不是一星半点,而且这东西完全没有眼前就到漳收益,只能靠政府出资。

  但以目前北洋政府的财力,修铁路是不可能的,有钱也要先招兵买马。

  所以会谈时李谕兴致阑珊,没有太多话。

  孙则与詹佑聊得非常火热,詹佑在一张地图上给他写写画画:“如今我们已经有贯通南北的干线,亟需一条东西向的交通命脉。”

  孙:“我认为这条铁路可以选择从连云港出发,经徐州与津浦铁路相接后,继续向西与京汉铁路相接,再继续向西一直通往兰州。”

  这条铁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陇海线,规划上讲,他们研究得很准确。

  然后他们就继续研究具体的铁路走向、地理地势、修建难点等等。

  孙发现李谕一直不怎么话,于是抬起头问道:“疏才,你认为如何?”

  李谕只能:“这条线路当然没有问题。”

  孙道:“我也认为没有问题,一旦这条线路修好,简直就像咱们自己的太平洋大铁路!”

  李谕:“北方一直缺少一条大动脉,黄河没有航运能力,如果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铁路,的确意义非凡。”

  詹佑同样:“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却从不敢出口,今见到孙先生,才能畅所欲言,真是痛快!”

  孙斗志满满:“我研究过美国历史,他们的壮大第一步就是靠的兴建铁路,用了几十年便赶上英国。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复制过来。”

  李谕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下去。

  实话讲,各位可能无法相信,整个民国时期,也就是从1912-1949,如果不算日本人在东北修的铁路,北洋政府加上民国政府几十年里修的铁路还没有晚清最后十年修的多!

  从数据看,大清一共修了9100公里左右铁路,基本全是最后十年修的。

  而民国时期一共修了7000来公里,。

  孙是1925年逝世,从民国元年到1925年,这十多年间民国仅仅修了2000公里铁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